刚果民主共和国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采矿业占经济主导地位,加工工业不发达,农业落后,粮食不能自给,曾是非洲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因政局持续动荡,刚果经济连年负增长。
-
2001年约·卡比拉执政后,推行市场经济政策,放松经济管制,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刚宏观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
自1990年以来,由于政坛混乱,加上西方国家中止与蒙博托政权的政府间合作并实施外交制裁,国民经济持续恶化,连年负增长,通货膨胀最高达4位数。
-
1997年卡比拉政权建立后,决定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推行私有化,提出振兴国民经济、初步摆脱贫困的三年发展计划。
-
1998年6月30日发行新货币"刚果法郎"。但1998年8月武装冲突爆发后,国家重建三年计划被迫中断,经济形势再度急剧恶化。卡比拉推行战时经济政策,采取整理金融,外汇管制等措施,但收效甚微。
-
2001年初卡比拉执政后,推行市场经济政策,放松经济管制,减少行政干预,2001年下半年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
2003年过渡政府成立以来,采取措施加大财政、税收等部门的改革力度,改善投资和经营环境,规范经济活动,并恢复了全国范围内的河运、空运和部分铁路运输,人员、物资流通较前顺畅。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及刚主要援助国增加了对刚发展援助,并免除了其部分债务。但连年战乱使刚经济积重难返,国家重建任务艰巨。矿业、水力和森林资源丰富。采矿业比较发达。农业落后,粮食不能自给。